热线电话:
400-123-2588【风说新语】10w+爆文背后的秘密 自媒体创始人干货分享
告别了野蛮生长,自媒体已进入下半场。当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内容创业接近饱和,自媒体人该如何自居?本期【风说言语】,我们邀请到了财经早餐联合创始人、CBO张晓东,听他揭秘自媒体的运营之道,分析自媒体的行业现状,探讨未来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经常阅读财经资讯的人想必对《财经早餐》这个微信公众号并不陌生。2014年财经早餐乘上微信的风口,在上海一个20平的商住楼里诞生,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财经快讯产品之一。目前《财经早餐》公众号的粉丝总量已达两百多万;公号头条文章阅读量篇篇10w。财经早餐、财经下午茶、财经头条APP等新媒体品牌均为上海妙点网络科技公司旗下产品,公司全网覆盖用户量已超越1000万。
成为自媒体创业者之前,张晓东是一个品牌营销人。十年的品牌营销经验让张晓东对自媒体内容的理解更为立体。在接受凤凰网财经专访时,张晓东这样介绍团队的运营之道:“财经早餐的用户已经把我们当成了工具,工具化增强了用户黏性。我们每天为用户提供最新鲜、最有价值的财经资讯,节省用户阅读时间、满足用户对新闻简讯的需求,使用户更有获得感。”
谈到自媒体行业现状,张晓东认为,信息过载时代,自媒体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自媒体的内容泛滥,但真正有价值的其实很少。“这种同质化现象最终会通过市场来解决,市场会淘汰大量生产无效内容的自媒体。寻找自媒体自身差异化定位会是每个自媒体人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谈及自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张晓东表示:未来优质内容的价值将更加凸显。“真正的自媒体红利是有价值的内容带来的,有价值的内容,永远不会过气。” 在张晓东看来,未来的新媒体一定会向智能化媒体发展,技术化、数据化、产品化、工具化会成为未来新媒体的四个发展趋势。
2014年财经早餐诞生,我们找到用户对碎片化财经资讯内容的需求,抢占了一个先机。因为内容满足目标用户需求,能为用户节约阅读时间并提高投资效率,所以财经早餐的成长比较稳健。我们不断优化内容服务已提高用户的阅读效率,例如尝试在不同时间段去推送;完善排版风格;从开始的文字到后来的语音版和视频版;甚至每条资讯的字数、语言描述我们都有考究。
目前我们的音频有三个版本,中文版、粤语版和英文版,我们也会尝试更多语言版本。我们有一万多的海外用户,这些海外用户都是海外的一些投资机构,通过财经早餐他们能够快速方便的了解中国市场情况,了解中国市场的最新状况与变化。
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首先会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衡量,用户希望看到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内容对用户有价值。
现在似乎进入一个肤浅而又焦虑的时代,每个人都很着急,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人们大部分的时间是碎片化的,被不同的东西一点点分割。特别是高端用户,他们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高。所以用户没有太多时间耐心读完一整篇文章。有句话叫真传一张纸,假传。真正有用的东西一张纸就够了,大道至简,越简单越有价值。对于资讯信息也是一样。
江南体育官网
目前,市场上的内容同质化严重,质量参差不齐,专业的行业研究员会在不同的信源中来回翻找有价值的信息。很多大型企业都有类似情报收集的部门,有专人以简报的形式为公司CEO收集行业内的敏感情报信息,便于让CEO每天早上能够了解最新的市场动态,快速做出决策反应。但一般用户并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没有这样的待遇。
所以我们把自己定义为用户的“秘书”,我们去打造一个提供专业综合财经资讯消息的产品,为用户节省时间。我们去搜集财经领域的市场情报, 让用户能快速掌握市场上最新最有价值的资讯情报。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去生产和提供内容是最有效的。现在的用户对内容越来越挑剔,如果内容和用户的需求非常吻合,用户就看。否则,马上取关。另外,人们都喜欢把好东西分享给周围的人。有相同兴趣爱好或者从事相同行业的人会互相推荐信息和交换情报,这样一来内容就会产生裂变。
我们结合技术手段,从市场海量信息中筛选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财经资讯,然后进行不同行业分组、提炼、二次编辑等七个步骤。这份工作看似很简单,但我们会用三四个人,每天花费八九个小时去做,为的就是用户那几分钟阅读时间。
我们关注全国将近两万家相关行业领域的信息源。以投资人的眼光判断哪些信息有价值,背后的投资逻辑是什么。例如,就鸡蛋或者猪肉涨价这条消息来说,消费者看到这条消息可能考虑的是购买这个产品要多花多少钱,但专业投资人关心的是涨价背后所引发的整个产业链的变动。提炼信息必须要有专业的投资经验与市场敏锐度,了解市场的基本逻辑,多维度考虑才能判别哪些是有效信息。当然并不是说我们的判断就一定对,一定能一个不漏的。我们会有选择性地去筛选一些重要行业,希望找到能够最大层面影响整个市场变动的资讯。
因为用户需求,甚至说这种需求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财经早餐》节省了用户大量的时间。我们提供的财经资讯信息有价值,让用户有一种获得感,用户就会产生高频使用需求,甚至把《财经早餐》当成工具去使用。所以我们的用户增长量、阅读量很稳定,平均每天都是10W+。每个用户心中都有一杆秤,认可你,就会一直关注你,这种认知是内容消费认知。认知的形成是通过不断的专业感知、信息触达完成的。
自媒体运营者的喜好并不代表用户的喜好。如果不了解用户需求是什么,不清楚用户喜欢看什么内容,不知道什么内容对用户有价值,那么生产的内容就无法真正让用户有种“阅读愉悦感”,很难真正吸引用户。如何了解用户?
首先,我们需要和用户不断互动,洞察用户需求,慢慢打磨用户的喜好度,思考用户还有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拿我们来说,我们早期和用户互动过程中,有用户反应在等红绿灯时看财经早餐被后面排队的汽车“爆笛”。我们就去思考如何去解放用户的双手,让用户不仅在开车时,甚至在早餐时、刷牙时都能兼顾财经早餐?后来早餐音频就诞生了。我们不去抢占用户时间,我们只填补用户的无聊时间。
再比如,在碎片化时代,很多客户端为了增加粘性,看谁能抢占更多用户时间,通过用户使用时长来判定哪些内容更具商业价值。
同时,还要多关注阅读市场的变化。以前自媒体流行长标题,一篇文章的标题最好25个字左右,一篇文章最好1500字左右。但今年的新媒体爆文多是短标题,简单有穿透力,不贩卖情绪,文章也大多都在三千字以上,有的甚至上万字。
未来的媒体会是一个智能化的一个媒体时代。你可以简称它叫“智媒体”。智媒体时代有四大判定要素,我成为未来新媒体的四化建设: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需要一个技术化的升级。技术决定了媒体产品的特性。传统型的纸质媒体依托印刷和排版技术,而新媒体则依托于数字技术。例如新闻客户端APP和微信公众号,他们背后需要大量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去支撑,需要大量的研发和技术人员做辅助。未来,技术化赋能一定是新媒体绕不过去环节,新媒体的呈现就是在各种技术化电子终端设备上,没有技术未来没有办法玩的转。
另外,很多媒体已开始使用人工智能生产内容,例如腾讯、第一财经等。在写稿基本功之一的找资料方面,技术是一把好手。写稿机器人运作的基础是UGC(用户生产内容),而机器人撰稿的过程是连接无数用户“大脑”的体现。快速收集信息并输出分析的优势,使其得以站在“巨”人肩膀上“思考”。
目前人工智能写稿机器还比较初级,要达到深度有感情的写作可能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未来肯定会实现。很多人认为,感情没有标准化,但是技术能够分析不同文章不同段落不同场景里面用的是什么语境,只要算力达到,这些都是有可能完成的。
传统的媒体可依托的数据很少,但新媒体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数据。例如可以通过跟踪数据描绘用户画像,辅助内容生产更加准确。通过阅读量、阅读时长、频率、关键内容停留时间、三维立体定位等多维度数据判断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喜好,进而预测哪些内容更受用户欢迎,哪个话题内容更具传播力。
而就新闻内容而言,数据新闻也越来越受用户的青睐。所谓数据新闻就是“用数据处理的新闻”也可称为内容的数据化。在数据新闻中,观点通常由数据支撑、以数据可视化的形式来展示。财经领域的很多新闻报道都离不开大数据。举例来说,可以通过历史数据提前对股票、黄金、原油市场价格波动进行预测,通过历史周期判断市场趋势。系统根据文章内容的一组数据,会自动整理出相关历史周期大数据、相关关联数据、关联事件影响因素文章等等,并自动在文章插入。一个简单的图表就能包含很多信息。数据新闻大大提高了用户的阅读效率,说服力也很强。
内容产品化的趋势现在已经非常明显。以前的报纸和杂志其实都是产品,未来新媒体也要解决产品化的问题。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积极尝试往产品化方向发展。产品是为了解决用户的需求问题。于媒体而言,用户希望通过媒体获得有效信息,丰富知识,吸取经验。那么媒体就可以通过打造相关内容产品去满足用户的需求。比如挖掘二级市场或者其他市场的投资机会,服务市场投资者。或打造教育类产品,为用户答疑解惑,科普知识等等,媒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媒体,而是知识媒体,进而形成媒体解决用户需求的产品。
未来媒体的属性会越来越弱,工具和媒体属性会慢慢开始融合。我们平时所使用的报纸、杂志、微信号和新闻客户端只是一个介质,其对用户而言是一种了解内容的渠道。媒体工具化,工具媒体化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工具化解决了用户黏性的问题。以同花顺,东方财富类似炒股软件为例,他们从炒股工具向内容方面外延,外延到一定阶段后又产生了股票社交的功能。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进行股票交易,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财经资讯,投资策略建议等。他们是集交易软件、媒体资讯、互动社区功能为一体的金融终端,其用户群体的获得感要远远高于只单纯提供新闻信息的财经类新闻客户端。
随着媒体向技术化、数据化、产品化、工具化的趋势不断发展,去媒体化、去中心化的时代将会来临。媒体的传统形式将被抛弃,而其最根本的传播方式、专业服务仍将保留。这四个趋势不会颠覆新闻环境,更主要的是帮助媒体升级,进而促使未来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渠道越来越多元化。
严格意义上来说自媒体红利期并没有过。大家认为红利期已经过了,只是说市场上对新媒体这种形式不像一开始那么猎奇了。也就是说,在增量层面进入到疲软期。目前自媒体市场已经进入拐点,市场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规范。其实2016年底自媒体市场已经开始了行业洗牌,内容不够优质,阅读不符合大家口味的自媒体被市场慢慢淘汰。目前,真正的红利是有价值的内容带来的,如何通过优质内容盘活你的这些存量是未来的重点,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永远不会过气。
二八原则适用于所有市场,目前微信的增量在一二线城市已基本饱和,未来更大的增量来自三四五线城市和农村市场,这里面完全大有可为。向三四五线和农村市场的渠道下沉是基于智能终端设备的兴起。拿最近引起广泛讨论的山东自媒体村来说,微信在三四五线和农村市场的兴起催生了新媒体村,他们的文章多是说说张家长李家短,拼凑各种段子,讲述各种奇葩的事情,大家看完哈哈一笑。这种内容需求才刚刚开始。
在当下信息过载的时代,自媒体同质化现象在所难免,自媒体的内容虽多,但真正有价值的其实很少,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这种同质化现象最终会通过市场来解决,市场会淘汰大量生产无效内容的自媒体。
在内容严重同质化时代,如何生产差异化、优质化、符合用户需求的内容是未来考验自媒体人的一道难题,寻找自媒体自身差异化定位会是每个自媒体人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
市场化、专业度比较高,影响力比较大的自媒体目前基本上都有自己清晰的定位,反而是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自媒体还处在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阶段。
另外,很多自媒体都会把相同的内容在多个平台分发。平台为了应对市场竞争,抢占用户信息阅读入口,提高竞争优势,势必会引导内容生产者针对自己平台用户属性提供独家内容,
不可忽略的是,第三方平台也会通过服务创新的方式形成差异化优势。例如,在呈现层面上,通过平台的技术化、数据化,为用户呈现更多价值、便与用户阅读的展现形式,为用户创造阅读价值感、愉悦感的全方位提升,以此来黏住更多用户。
首先,做好自媒体运营更多的是要在最有优势的地方找到自身定位,根据定位深度挖掘内容的差异化。在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坚持住,慢慢就会产生价值。
其次,就是要用心,走进用户,把用户的需求放在首位,做用户喜欢的内容,做对用户有价值的内容,不要为了热点而热点,随便东拼西凑出来的文章一定会失去竞争力,你用心不用心,用户一定能够感受的到。用户忠诚度其实非常低,如果你提供的内容不是他想要的,三四天用户就会马上取关。
另外,要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内容要让用户看的懂、愿意看,让用户感受到你有血有肉有呼吸。让阅读者有愉悦感受。如果内容过于死板,语言过于晦涩,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用户可能会产生一种排斥感。
扫一扫关注大业微信公众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