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
成功案例热线电话:
400-123-2588绍兴市人民政府jn江南·体育登录入口
江南体育平台【概况】 2013年,市直国资监管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5.9亿元,比2012年增长5.4%;实现利润总额3.47亿元,同比减少1.3%;上缴税费5.17亿元,基本与2012年持平;所有者权益127亿元,同比增长2.4%。市国资委根据省国资委《关于开展2012年度企业国有产权和产权登记检查工作的通知》精神,对市直7家所出资企业的国有产权登记、产权转让和资产评估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稳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和重大技改项目】 年内,市工贸国资公司漓铁尾砂综合利用开发技改项目按计划全力推进;平铜铜带300千克卷重项目顺利投产;漓铁竖炉球团烟气脱硫脱氟项目顺利建成,各项排放指标均低于国家标准。黄酒集团积极实施重大技改项目与强体工程,在江苏、湖北、安徽新增4个黄酒原料基地,面积扩大到8666.67公顷;投入技改资金近5000万元,完成大罐储酒等一批技改项目;黄酒工业园区和黄酒文化旅游区建设全面推进,企业工业旅游雏形显现。燃气集团双闸路调压站、柯桥调压站升级改造全部完成,管网配套建设全面铺开,总投资2600万元的“三锦石化”天然气专线工程基本完成,天然气绍大线注气站进展顺利。【全面构筑中介机构体系】 年内,市国资委充分发挥审计、评估等中介机构参与企业改制、国资监管等工作的服务和参谋作用。严格实施准入制度,建立中介机构备选库,组建了市国资委资产评估机构备选库和国有资产评估项目专家库。同时,在企业年报审计中,将中介机构审计费用纳入预算管理,由国资委统一招标、统一支付给中介机构,进一步增强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检查,按照省国资委的部署要求,对市区6家具有国有产权转让业务资格的产权交易机构进行了年检。【强化外派监事和财务总监对企业的监督】 年内,市国资委进一步完善外派监事和财务总监双轨运行工作机制,建立国有企业监事会并向出资企业派出不在企业领取薪酬的专职监事,加强对企业重大经营活动的及时监督。同时,积极组织专业力量查找经营和财务上的风险隐患,重点在企业现金流量、投资融资、对外担保、产权变动、资产处置、政策风险等方面加大了事前预警、事中检查、事后分析力度。全年,财务总监共提交各类月度、季度、年度工作报告64篇,上报企业重大事项、财务审计、风险预警等方面的专题报告11篇,提出国资监管、企业管理等方面合理化建议14条。(市国资委提供)
【概况】 2013年,绍兴市成功创建为全国节约集约用地模范市,市国土资源局被评为全国2012年度“双保双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出让经营性用地375宗】 年内,全市共批准规划调整方案185个,调整项目(地块)1782个,面积3256.33公顷;中心城区规划局部调整方案获得国土资源部批准,解决了市区迪荡湖整治等51个重点项目120.6公顷用地空间。全市共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854.73公顷(其中耕地1232.4公顷),占全省的10.7%。共出让经营性用地375宗,面积1044.4公顷,收取土地出让金317.44亿元(其中市区出让经营性用地36宗,面积130.6公顷,成交总价64.74亿元)。【连续16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年内,全市新增耕地940公顷,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733.33公顷),连续16年实现占补平衡。完成2.57万公顷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并在诸暨、上虞、嵊州等地开展全国示范县创建。全市国土系统共组织巡查32050次,发现违法用地9463宗、面积202.73公顷(其中耕地82.67公顷),拆除9215宗,对违法用地保持了露头即打的高压严管态势。报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石料矿产开发管理的意见》,同时,积极推进“四边三化”工程,深化绿色矿山创建,累计治理废弃矿山已达134家,建成绿色矿山18家。【成功创建为全国节约集约模范市】 年内,绍兴市成功创建为全国节约集约模范市,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市,并获得100公顷用地指标奖励。为巩固和深化创建成果,市政府又制定出台了进一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政策意见,努力做好节约集约用地表率。绍兴市还被成功列为全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全市共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564.13公顷,盘活存量土地1007.27公顷,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服务民生权益持续推进】 年内,全市共投入5578万元资金,对地质灾害点进行搬迁避让、治理。累计对50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隐患排查,实现在地质灾害隐患点“不死人、少伤人”目标。全市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查询系统投入运行,“绍兴试点模式”已向全国推广。积极开展阳光征地工程,编制下发征地工作程序、阳光征地格式化文本,努力构建公开透明的征地工作机制。全市共受理涉土信访1580件,比2012年同期下降25.4%。扎实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16个事项审批权限进行下放,并下派7名执法人员和3辆执法用车充实到基层执法一线。简化办理手续,再造工作流程,创新二手商品房交易“当天受理当天办结”和受理办理周日加班制度。(劳益瑾)
【概况】 2013年,全市新设国有集体内资企业435户,比2012年增长34.67%;新增外资企业177户,同比减少25.94%;新设私营企业18592户,同比增长104.94%;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549户,同比减少19.50%;新设个体工商户41731户,同比增长32.50%。全市工商部门共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2700件,罚没款4000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7%和38%。“12315”举报申诉指挥中心共接到各类申诉、举报、咨询近4万件,成功调解7590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645万元。【优化市场准入环境】 年内,市工商局推进多证联办和并联审批模式,行政审批平均承诺时限缩短到法定时限的20%,全部事项实际办结均在2个工作日内。帮助全市27家企业办理筹建登记,加快企业“诞生”速度。建设民企“会员之家”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商标注册代理、证照代办、档案查询等免费服务,服务会员2829人次。依托网上办事大厅全面受理网上名称核准及企业申请。【完成“个转企”12314家】 年内,市政府专门成立“个转企”工作领导小组,持续出台多项优惠政策。联合国(地)税、财政等部门建立协商机制,实现信息共享互通,先后3次组织全市督查,并将“个转企”列入各县(市、区)政府考核体系。年内,全市共完成“个转企”12314家。【全面推行“工商验资通”】 年内,市工商局在上虞试点的基础上,与中行、农行、建行、工行、中信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市推行“工商验资通”。全市共有448家企业办理“工商验资通”,涉及金额24亿元。【规范无证无照经营户6937户】 年内,全市工商管理部门积极推广“全覆盖、无盲区”的监管网络和部门联动查处机制,全市共规范无证无照经营户6937户,查处无照案件381件,案值1500万元,罚没款205万元。并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期间,先后开展校园周边、市区路段等综合整治行动,补照2000余家。【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 年内,市工商局开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强网清源”行动,共检查食品经营户19826家次,重点企业约谈2183家,梳理出行业性、系统性隐患数6个,整改75户,立案107起,罚没款81.86万元。在市区4家大型商场超市开展现场制售食品视频公示试点工作,全程接受社会监督。成功创建28家省级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电子化管理示范单位。全市共有868家食品经营单位已经安装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推行面达85.1%,近12万种食品登记备案,录入食品监管电子化监管数据1000万多条。【强化新领域案件查办力度】 年内,柯桥区成功查处全市首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河道水域商业经营串通投标案,办结大案26件。诸暨、新昌等地连续查处3起天然气滥收费用案件,罚没款近500万元。嵊州连续3年查处土地串通拍卖案,罚没款925万元。【出台全国首个《消费申诉行政决定实施办法》】 年内,市工商局出台全国首个《消费申诉行政决定实施办法》,提升消费调解刚性,并在全市推广实施。推广实施“万象模式”“世茂模式”等城市商圈消费维权模型。深化消费维权义工组织规范化建设,发布年度十大消费维权典型案例,表彰年度十佳消费维权义工。全市已开通“12315”先行和解“直通车”单位278家,自行调解2583件,成功率达90.4%。“12315”“五进”实现全覆盖,建立消费维权服务站411家。开展家居装饰装修、手机售后服务、汽车销售服务等六大民生领域消费维权专项行动。对餐饮网络团购、教育培训机构、快递服务行业等领域开展消费测评和消费调查活动。【深入推进合同帮农】 年内,市工商局推广示范合同文本,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指导签订土地流转合同12956份,签订农业订单410806份,金额852803万元,涉及涉农企业4235家,签约农户413750户,调解涉农合同纠纷105件,涉及金额25万元。【推进商品质量监测工程】 年内,市工商局共抽检烟花爆竹、纺织服装、农药化肥、黄金饰品、儿童用品、电动车、美容美发产品、装修建材等商品共2287批次,合格率76.96%,立案查处不合格商品案件214件。其中,抽检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131个批次,不合格率19.08%,查处立案30件,罚没款14.22万元,受理投诉17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5.59万元。【强化企业信用监管】 年内,市工商局完善信用信息征集、录入、修复、反馈、惩戒等机制,完善企业分类监管体系。全市年检企业信用信息录入审核率达100%,评定AAA级12家、AA级企业133家、A级企业92325 家。严格法定代表人黑名单管理制度,解除法定代表人黑名单15家。指导全市6家企业成为“企业信用联盟”首批会员,对22个行业实施行业信用监管,推荐57家企业参评省企业信用联盟商,上报3家企业参评省局企业信用研究基地。(市市场监管局提供)
【概况】 2013年,省、市、县三级质监部门共抽查全市产品八大类253种5260批次,合格5131批次,批次合格率达97.5%,合格率实现连续9年全省第1。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品立绍兴,质行天下”为绍兴城市质量精神,积极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质量管理水平实现新提升】 年内,市质监局持续开展先进质量管理孵化基地建设、创新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领衔推广质量损失率统计分析、扩面推进政府质量奖制度,全市质量管理水平实现了新提升。形成了“三向孵化”(纵向、横向、双向)、“三分孵化”(分类、分步、分层)、“三式孵化”(联动式、契约式、助推式)新模式,全市新增1个省级先进质量管理孵化基地,累计建成26个市级、56个县级孵化基地,共入孵424家中小企业。在市委党校设立全省首个“首席质量官”培训基地,免费为企业培育企业首席质量官112名(累计已有218名);54家试点企业纳入质量损失率国家直报系统(数量全省第一),341家企业建立了质量损失率统计分析制度;1家企业新获省政府质量奖(累计已有3家),1家企业新获省政府质量奖提名奖,新评市长质量奖企业3家、质量管理标兵奖1人、质量进步奖企业3家,105家企业新增设总经理质量奖,累计有3家企业获全国质量奖、1人获中国质量奖个人奖、113家企业获省卓越经营奖、4家单位获评“浙江省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百名专家百镇行”质量管理提升专项行动】 年内,市质监局组织质量管理专家304人,开展了“百名专家百镇行”质量管理提升专项行动,共走访企业375家,举办质量管理专业知识宣讲48场次,培训专业人才2231人,为企业破解质量难题368个。全市质监系统以非营利方式,向社会开放22个实验室,为1088家次企业解决340余个技术难题。【新增浙江名牌44个】 年内,全市新增浙江名牌44个,其中工业产品34个、农业产品3个、服务业产品7个;新评绍兴名牌109个,其中工业名牌75个、农业名牌13个、服务业名牌20个、区域名牌1个。大唐袜业获批“全国袜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市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61个(其中为主24个),规模以上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达到54.6%,省标准创新型企业21家,诸暨市通过首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试点县(市)验收。【能源计量审查工作助推节能减排】 年内,市质监局对107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计量工作进行了审查,共检查能源计量器具2430台件,发现不符合项350余个。审查后,93家企业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从73.8%提高到98.1%,实现节能4万吨标煤。【全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工作现场会】 5月23日,全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工作现场会在绍兴召开,省质监局分别向县(市)质监局、市本级各直属质监分局下放审批和管理事项5项和13项,全市各质监窗口可直接办理事项达37项,平均办理时限为4.1个工作日,比法定时间缩短76.5%。市质监局编制实施的《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行政审批工作规则》被作为标准工作模板在全省推行。【打假治劣行动】 年内,市质监局组织开展了以精制茶叶、酒类、肉制品、酱油、蛋制品、饮用水、夏令食品等为重点的“强网清源”食品安全集中行动,全市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5239人次,检查企业2734家次,排查发现质量安全隐患和管理缺陷762项,责令214家次企业限期整改,立案查处75起,罚没款114.6万元,捣毁各类无证食品生产加工黑窝点43个,移交公安案件2起。先后组织开展了以农资产品、儿童用品等为重点的6项“蓝剑”系列专项执法打假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1700余人次,检查企业782家次,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82件,受理并办结“12365”举报投诉849件。积极推行特种设备“524”工程,大力推进特种设备标准化管理工作,持续推进特种设备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共排查使用单位2888家,发现事故隐患2022项(整改率达100%),立案查处违法行为134件,停产整顿1家生产单位,关闭违法检测机构1家,淘汰更新老旧特种设备142台(累计1982台),全市特种设备连续6年实现无死亡事故。【有效应对处置“上海问题校服”事件】 2月16日,上海电视台披露了部分学生校服中发现可致癌芳香胺染料的信息,布料供应地——中国轻纺城被推到舆情的风口浪尖。市质监局立即对印染布、染料开展专项检查,及时启动舆情应急预案,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有效化解了“上海问题校服事件”可能对绍兴传统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市质监局提供)
【概况】 2013年,全市实现医药工业总产值189.4亿元,商业销售收入61.5亿元。【实施小餐饮整治行动】 年内,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出动执法人员13210人次,督促小餐饮单位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10303本,取缔、关停无证小餐饮单位463家,立案查处330起,处罚177家,罚没款98.31万元。通过整治,市区小餐饮单位持证率由整治前的48.04%提高到91.45%,小餐饮单位无证经营、无证上岗及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有明显改观。【开展保健食品打“四非”和药品“两打两建”专项行动】 年内,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重点打击保健食品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添加、非法广告宣传行为;重点整治胶囊、中成药、中药饮片、原料药生产企业和药品、医疗器械经营单位的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共立案432起,涉案金额超过1.42亿,罚没款1106.72万元,移送公安机关37起,有7起案件被列为国家级、省级督办案件。根据监管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公安部门在全国发起了12起集群战役,抓获涉案人员120余人,其中55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打掉制假、售假团伙29个、捣毁生产、销售、仓储窝点83个,取缔无证经营单位492家。【开展食品安全“强网清源”等专项行动】 年内,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发挥市食安办的牵头协调作用,大力开展食品领域专项整治工作。全市各级农业、质监、工商、食药监部门联手行动,开展以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将回收食品作为食品生产原料,生产经营有毒有害肉及肉制品,废弃油脂回流餐桌”行为为重点的“强网清源”集中行动。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40221家次,共排查出食品安全隐患464个,依法查处违法行为256起,取缔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114家。【实施“百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 年内,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大力开展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实施学校食堂硬件标准化建设,试点开展对学校食堂关键环节的远程实时监控,全面推行“大宗食材”集中招标采购和品牌超市进校园活动,加强学校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品牌超市进校园比率为91.5%,A、B等级学校食堂比率为73%,学校饮用水城镇管网接入率为93.7%,学校大宗食品统一配送比率为74.5%。【开展“油条革命”行动】 年内,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推行无铝配方油条制作技术、煎炸用油定期更换和废弃油脂统一回收,实施“放心油条”统一挂牌,以及“月快检、季抽检”“你点我检”和信息承诺公示等制度。市区169家油条制作点共137家取得“放心油条”牌子。【推进饮食用药安全“321示范创建”】 年内,全市各乡镇、街道以药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创建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农村药品安全保障工作。全市共有24个新创建乡镇(街道)和27个复评乡镇(街道)通过了验收考核,1个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区(上虞区)、4条省级示范街、32家省级示范店及10条市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街、200家市级示范店通过验收考核。【实施中药饮片质量提升工程建设】 年内,全市5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投入2.068亿元对GMP厂房设施进行改造,投入1600余万增配检验设施,同时,将质检人员由原来的20余人增至54人,确保中药饮片批批全检制度的落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 年内,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强化对粮油、蔬菜、肉类、水产、乳制品等重点食品的检测频次和密度,抽检食品19759批次,总合格率为95.15%;其中种植养殖环节抽检2585批次,合格率99.46%;食品生产环节抽检6063批次,合格率为98.55%;食品流通环节抽检7664批次,合格率为91.81%;餐饮服务环节抽检3450批次,合格率为93.39%。全市共抽检药品1670批次,评价性抽检合格率99.5%,抽检医疗器械80批次,合格率为100%。通过抽检,加强了食品药品安全源头控制和市场准入监管,保障了食品药品安全。【加强对餐饮业的信息化监管】 年内,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推行“远程电子信息化监管+食品药品快检车巡查”模式加强对餐饮环节的监管,已在市区17家重点餐饮单位、学校食堂推行安装视频监控,对2400家餐饮单位推行二维码监管;实行“驻厂监督员+关键生产岗位远程实时监管+飞行检查”监管模式加强对药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在全市6家高风险药品生产企业实行远程监控;依托全市药品经营电子信息化监管平台,通过网上巡查与现场实地检查相结合,加强对药品医疗器械、保化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推进风险管理机制】 年内,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修订了《绍兴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和《绍兴市较大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建立了食品药品监管市级咨询专家库、中药饮片质量鉴审委员会和每季一次的餐饮食品、药品风险隐患会商及“一械四品”抽检结果公开通报制度,着力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综合分析、风险评估、事故调查和应急处置能力。【探索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机制】 年内,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积极参与市纠风办组织的“行风热线:局长,我问你说”电视直播评议活动,围绕“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与公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在全市聘请食品药品安全行风监督员、社会监督员478名,10次邀请社会监督员以“你抽我检”“我执法,你参与”等形式,参与“年夜饭”、“透明厨房”、学校食堂、诚信示范药店、保健品市场的检查和监管活动,4次召开食品安全大型座谈会、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新闻通报会、学生家长代表对学校食堂的现场评议、食药监机关开放日等活动,增强公众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了解和参与。(陈海淮)
【概况】 2013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1568起,比2012年下降3.69%;死亡552人,同比下降0.18%;直接经济损失1547.9万元,同比下降2.37%,实现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3项指标“零增长”的目标。【调整充实市安委会成员单位组成人员】 年初,为进一步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监管格局,市安委会组成人员进行全面调整。调整后的安委会由市长任主任,各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成员单位由原38个增加至58个,成员由原部门(单位)分管领导调整为“一把手”,进一步强化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合力。【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和标准化建设】 年内,市安监局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诚信机制建设与标准化创建的融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诚信机制建设的通知》和一系列配套文件。该通知要求按“三步走”计划推进诚信机制和标准化创建工作,明确了诚信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政府、部门、企业的工作职责,通过诚信机制推动标准化创建开展,规范企业安全管理,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至年底,全市矿山领域三级以上达标43家;危化品生产企业三级以上达标124家;烟花爆竹批发企业三级以上达标11家。一般工矿商贸企业三级以上达标为236家。【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专项行动】 年内,吉林“6·3”事故发生后,市安监局根据省、市部署,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在全市开展了为期三个月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期间,全市各地、各部门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作用,突出14个重点在全行业开展了全覆盖、高强度的大排查。专项行动期间,全市共排查治理隐患单位97637家(次),排查安全隐患116154个。【安全生产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 年内,市安监局进一步深化以柯桥区印染行业防中毒窒息事故和上虞区化工自动化控制系统为重点的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柯桥区立足印染行业中毒窒息事故防范“四有”(有责任体系、有管理制度、有应急预案、有防范措施)管理工作经验,按照“抓巩固、全覆盖、严规范、常督促、强应急”的工作思路,重点在滨海工业区和柯桥开发委继续深化印染行业中毒窒息事故防范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并在全区进行推广应用。上虞区“督查与服务”并举强势推进以化工企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为重点的事故防范创新体系试点,实施“分片包干制、定期通报制、奖金挂钩制”等工作制度,及时掌握自控系统设计、安装进度以及运行状况。同时,积极发挥专家的技术支撑作用,对化工企业开展自控系统的设计、评审、审查、验收全程把关,做深、做实自控系统更新改造和提档升级工作。【安全生产综合整治试点】 年内,市安监局落实温州瓯海综合整治现场会精神,以越城区为试点,以“拆违除患”“查无打非”“防火保安”三大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开展综合整治试点工作。重点整治从事生产经营的出租房和合用场所各类安全隐患,着力建立健全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区共取缔关停无证经营单位215家,责令“三停”31家,实现无转有316户;拆除违建生产经营用房12万平方米,提转搬、升级改造二环线家,“低、小、散、危”企业被淘汰16家;发现安全隐患4367处,并按照“一户一档,一案一策”的要求,逐条落实整改。【建设“1+2+3”应急救援体系】 年内,市安监局起草下发《绍兴市危险化学品和矿山事故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案》,加强危险化学品和矿山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形成嵊州市1个综合应急救援平台,矿山领域漓铁、平铜2支矿山应救援队伍和危化领域柯桥区滨海工业区、上虞湾上虞工业园区和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危化领域区域性应急救援中心,形成全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1+2+3”体系。【严把行政审批准入关】 年内,市安监局按“四个严格”要求把好安全监管源头关,即:严格执行化工企业“进区入园”制度,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审查制度,严格矿山和烟花爆竹建设项目准入要求,严格生产、使用、经营许可证现场条件核查。积极开展行政审批标准化创建,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做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基本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类别和名称、设定依据、实施条件、实施程序、提交材料目录“五统一”。支持柯桥区审批改革试点,做好省级下放事项的衔接和指导工作。(杨丹)
【概况】 2013年,市本级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共受理各类举报投诉1746件,比2012年下降23%,为3519名职工追讨工资1162.67万元。市本级共立案举报投诉案件1107件,同比下降2.6%,结案率为100%。【推进“两网化”管理工作】 年内,全市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按照“五个到位”(即编制人员到位、办公场所到位、基本装备到位、工作经费到位、职责履行到位)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加快建立起规范化的基层劳动监察中队。至年底,全市已在乡镇(街道)建立劳动监察中队121个,配备监察人员201名,市本级一次性安排了13名事业(参公)编制,通过公开招考全部到位;诸暨市安排了27个事业编制,到编12个。各区、县(市)因地制宜,积极落实人员编制,升级网上办案系统,更新用工数据库,实现执法监管网络管理。【开展“零欠薪”城市建设】 年内,市劳动保障部门研究出台“零欠薪”城市标准体系,开展“无欠薪”镇乡活动和清薪维稳专项行动。对全市500家企业4万名在岗职工进行企业薪酬情况、企业人工成本情况调查,举办调查培训班8期,发布年度全市215个职业(工种)人力资源人才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11个主要行业人工成本状况信息数据。推进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年底,全市镇乡(街道)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覆盖面达到40%以上。推动企业集体协商工作,集体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审查665家企业实行不定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规范企业用工制度。加强国有企业工资管理,市直国有企业实行工效挂钩。【开展劳动保障书面审查】 年内,全市共主动巡查企业6925家,书面审查用人单位40511家;共责令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7000余份,为1.1万余名劳动者追发工资5000万元。通过书面审查,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市人力社保局提供)
【概况】 2013年,绍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比2012年上涨2.0%,比全省平均2.3%低0.3个百分点,列全省11个城市中的第8位。【强化市场价格动态分析】 年内,市发改委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省物价局“粮食价格”“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等7个监测报告制度规定的495个常规品种和165个预警品种跟踪监测采报价任务,上报监测数据2.5万余条,上报率达到100%。【建立价格调节基金】 年内,根据省政府的要求,按照原有资金来源渠道不变、资金使用方向不变、资金审批管理权限不变的“三不变”原则,市发改委将全市原有“菜篮子”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粮食安全调控资金、副食品风险资金、生猪储备补贴资金、化肥农药储备补贴资金、农机具价格补贴资金、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价格补贴资金、全日制高校在校学生临时伙食补贴资金等相关专项资金整合为价格调节基金,增强了政府调控市场的能力。【运用价格杠杆促转型】 年内,市发改委运用价格杠杆,加大污泥处理力度,制定调整了全市污泥处理收费政策;出台了绍兴市及柯桥区建筑泥浆、渣土处置收费标准;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环境保护,分别核定了柯桥区、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费征收标准;为改善二次供水水质,保证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相继核定了柯桥区、上虞区、诸暨市以及滨海新城高层住宅二次供水配套设施建设及维护运行收费政策;为推进节约型城市创建工作,配合市财政、建设等部门建立非居民超计划用水加价政策;落实省政府关于调整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的决定,及时疏导气源价格上涨矛盾,调整了绍兴市区非居民生活用天然气销售价格,由每立方米4.00元提高为每立方米4.75元,实施较为平稳。【落实上网电价政策】 年内,市发改委落实上网电价政策,针对绍兴中环公司利用垃圾、污泥焚烧发电项目电价政策的实际,积极争取省物价局支持,明确绍兴中环公司执行每千瓦时0.666元的生物质上网电价,缓解了企业经营困难;做好新能源价格的报批工作,向省物价局上报审批了浙江环球金太阳示范项目上网电价和浙江精功新能源屋顶光伏发电项目、绍兴沼气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为支持地方小水电更新改造、扩容增效,相继上调了诸暨市荪溪坞等3家、嵊州市丰潭水电站等4家电站和新昌儒岙镇1家共8家电站的上网电价政策。【规范殡葬收费管理】 年内,为杜绝“天价墓穴”、殡葬服务乱收费行为,市发改委会同民政部门加强了公共墓地价格管理,对乡村公益性墓地、具有公益性质的公墓的使用价格和基本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实行政府定价管理;对个性化公墓、低价公墓的比例以及个性化公墓的利润率、低价公墓的价格作出规定,满足社会不同层次需求;允许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具有公益性质公墓的投资回报率按不超过商业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确定,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 年内,针对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市发改委会同教育、财政部门出台《绍兴市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在保持收费稳定的前提下,对幼儿园保教费、服务性收费和代管费的管理方式作了进一步规范。除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外,幼儿园不得再向幼儿收取其他任何费用。服务性收费和代管费根据“家长自愿,据实收取,及时结算,定期公布”的原则收费,期末公布收支结算清单,多退少不补。【清理不合理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年内,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市发改委取消、免征、降低标准行政事业性收费21项,预计市本级全年可减轻企业群众负担约2800万元。同时,清理规范专业服务收费。针对行政审批前置和进出口环节等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较多、收费标准较高的现象,对相关经营服务性收费进行全面清理,降低财产公证、房产测绘、部分职业资格类考试考务收费标准等经营服务性收费标准。【组织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审】 年内,市发改委以清费减负为重点,对收费单位的收费依据以及收费项目和标准执行情况进行审验,加强收费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确保收费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年市本级共年审160家单位,对其中53家单位进行了重点年审,对年审合格的142家单位换发《收费许可证》,注销18家单位的《收费许可证》,向存在问题的4家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61件】 年内,市发改委围绕“绍兴市价格秩序规范年”活动,全市价格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组织开展涉农涉企收费、旅业价格行为、“明码标价整治月”等专项检查,组织开展重大节日市场物价检查,共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61件,查处金额1006.17万元,已实施经济制裁352.675万元(其中退还用户8.559万元,没收违法所得248.052万元,罚款96.064万元);市本级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28件,查处金额813.477万元,实施经济制裁金额96.448万元(其中退还用户8.527万元,没收违法所得55.391万元,罚款32.53万元)。【受理价格投诉举报1946件】 年内,全市共受理价格投诉举报1946件,已办结1944件,其中咨询办结1779件,举报办结165件,协调办结148件,查处举报类价格违法案件17件,退还用户(消费者)金额83.846万元,罚款金额15.95万元。其中,市本级共受理价格投诉举报1436件,已办结1435件,其中咨询办结1340件,举报办结95件,协调办结93件,查处举报类价格违法案件2件,退还用户(消费者)金额79.924万元,罚款金额0.45万元。【实施“阳光价格”工程】 年内,市发改委借助“绍兴E价通”平台和市发改委政务网站实施“阳光价格”工程,其目标是:建立完善价格权力的阳光运行机制;完善价格政策的公开机制,在清理历年价格政策的基础上,实现所有价格向社会公开的目标;逐步建立市场价格的实时查询机制,做到“足不出户,熟知部分民生价格信息”,实现信息对称;推进商品和服务价费的透明机制,强化商品和服务明码标价,积极探索明码实价。【审核成本16.67亿元】 年内,市发改委先后开展了供水、污水处理、管道燃气等九大类19项成本监审,审核成本16.67亿元,共核减不应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2.62亿元,核减率为15.72%。【出具各类案件价格鉴定报告10809份】 年内,全市价格认证系统共出具各类案件价格鉴定报告10809份,涉案标的金额1.78亿元。市本级出具各类案件所涉财物价格鉴定报告753份,涉案金额3804万元。同时,积极探索价格认证(鉴证)社会化运作机制,将有偿服务的价格认证业务全部退出价格认证机构的业务范围,有偿价格认证业务全部推向社会。【建立价格专家制度】 年内,为增强价格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提高价格工作的社会公信度。市发改委建立了价格专家库,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管理对象、教育科研机构中,聘请公用性事业类、公益性服务类、专业服务类、资源产品(商品)类等价格管理相关的经济学者、专业人士等聘请27位专门人才分别担任成本监审专家、价格监测预警专家和价格鉴证专家,借助“外脑”为价格管理服务。【“1+3”的平台提高价格信息透明度】 年内,市发改委以“绍兴e价通”荣获第二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评选活动“创新案例优秀奖”为契机,进一步发挥“绍兴e价通”实用性强、覆盖面广、搜索便捷、信息量多的特点,形成了一个“1+3”的平台(即网络的主体平台加上手机平台、“绍兴e价通”微博和传统媒体),分别在腾讯网和新浪网开通官方“绍兴e价通”微博,提高价格信息透明度、规范经营者的价格行为,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绍兴e价通”被评为“绍兴市行风建设十大亮点”。【聘请价格行风监督员34名】 年内,市发改委建立价格行风监督员制度,并于5月28日举行价格行风监督员聘任仪式,共有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越城区及镇、街道和市直各开发区纪检部门、企业集团和媒体单位代表组成的34位监督员接受聘任,并对市发改委的价格行风进行监督,努力解决价格行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开展食盐价格异常波动应急演练】 8月29日,在制定完善价格异常上涨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的基础上,市发改委于组织市社会价格监督服务总站及各镇、街道、超市行业分站开展了食盐价格异常波动应急演练。在演练中,超市行业分站相关门店积极配合,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各街道分站一早组织全体价格监督员上街巡查督查,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并通过总站和“12358”价格投诉举报电话两条途径反映相关问题,把“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演练结果较为理想。同时对演练流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总结,为今后面对价格异常波动处置积累宝贵经验。(市发改委提供)
【概况】 2013年,全市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累计完成502.15亿元,比2012年增长7.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3.0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1.3%,同比增长10.3%。市区完成财政总收入322.27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8.1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8.0%,同比增长8.5%。市级完成财政总收入 108.12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46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0.8%,同比增长5.8%。2013年,全市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2.11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11.7%,同比增长12.0%,其中:市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87.08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04.9%,同比增长9.2%;市级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3.19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11.8%,同比增长6.5%。当年全市、市区及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财政收入结构继续优化】 年内,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8.4%,高于全省平均比重3.5个百分点,比2012年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市区比重为58.4%,比2012年提高1.4个百分点;市级比重为62.4%,比2012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76.50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94.3%,高于全省平均比重0.9个百分点,其中市区和市级比重分别为94.6%、94.9%。【加强政府可用财力统筹】 年内,全市共征收政府非税收入362.94亿元,同比增长35.5%,其中:土地出让金286.49亿元,同比增长43.0%;其他政府性基金42.01亿元,同比增长18.9%;专项收入8.31亿元,同比增长7.1%;行政事业性收费18.26亿元,同比减少12.2%;罚没收入7.45亿元,同比增长18.7%;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减少2.94亿元,同比减少41.4%;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3.07亿元,同比增长43.6%;其他收入0.20亿元,同比增长33.2%。年内,市级共征收政府非税收入63.17亿元,同比减少9.87%,其中:土地出让金49.12亿元,同比减少13.03%;其他政府性基金4.47亿元,同比增长14.14%;专项收入0.11亿元,同比减少27.7%;行政事业性收费7.65亿元,同比减少5.80%;罚没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81.5%;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0.48亿元,同比减少23.41%;其他收入0.24亿元,同比增长40.62%。【财力保障聚焦公共民生】 年内,全市和市级财政部门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将公共财政保障重点向基本公共服务和重要民生项目聚焦,全市及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用于民生支出分别为227.67亿元和47.56亿元,分别占同口径总支出的72.9%和65.0%,比重比2012年分别提高2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财政农业、科技、教育同口径支出增幅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达到法定要求。【规范部门单位的执收行为】 年内,市财政局强化非税收入统筹管理职能jn江南·体育登录入口,出台《绍兴市本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评价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部门单位的执收行为,对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性基金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完善政府非税收入收缴动态监控体系,严格落实会计核算制度和对账制度,对土地出让收支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土地出让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推进公安交警移动警务终端罚款收缴试点工作,开展非税收入POS机缴款方式试点;强化“以票控费”,落实《财政票据管理办法》《医疗收费票据使用管理办法》,正式启用新版医疗收费票据,明确嘉绍大桥收费票据及资金管理方式。【整合三大产业扶持政策】 年内,市财政局立足一、二、三产业统筹协调发展,牵头或会同有关部门整合完善《2013年农业农村若干配套政策》《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若干政策意见》,对原有相关配套政策条款进行梳理、整合,全年全市共兑现“三农”政策资金2.08亿元和二、三产业转型升级政资金16.95亿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出台“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生命健康产业、印染企业转型升级、新型建筑工业、电子商务业、水路运输业等具体扶持意见;创新扶持内容和手段,出台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政策、“营改增”过渡性财政扶持政策、家禽业财政扶持政策、节能产品财政惠民补贴政策;加强财政政策实施的计划管理和绩效管理,出台《市级新农村建设项目和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财政补贴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从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监督和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后续管理等环节入手,建立起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管理制度,探索开展财政支农项目库建设试点工作,实行财政支农项目联审制度,推进财政扶持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中介机构参与审核工作。【加大中小企业帮扶力度】 年内,市财政局继续落实困难中小企业“四减三补贴”政策,实施创业投资引导政策,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达到4亿元,共对71家小企业落实2亿元“银证保”小企业集合贷款项目资金,兑现公司专项扶持资金3348万元;进一步完善银行扶持中小企业信用贷款考核办法,累计发放中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8.88亿元,惠及企业401家次;继续实施中小企业五项保险费集中减征政策,全市合计减征8.16亿元,受益企业26229户;下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标准,市级基数下调至24525元,降幅达30%,直接为企业减负2153万元。【实际到位政府投资项目资金196.68亿元】 年内,根据“新三年建设计划”、有效投资“216工程”等的部署,市财政局发挥融资对接协调职能,制定实施2013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计划及调整计划,全年市级实际到位政府投资项目资金196.68亿元,其中财政性资金15.56亿元;拓宽平台公司融资渠道,扩大与国家开发银行的战略合作,全年市级共落实信托产品、企业债券、委托债券投资等直接融资资金97.48亿元。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和投资规模,市财政局会同发改、审计等部门实施工程项目变更联审工作,建立主要融资平台投融资情况月报表制度,及时掌握政府投资项目融资进展情况、资金财务状况和预警偿债支付能力。【统筹保障公共事业发展】 年内,市财政局加大教育投入,继续提高市级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小学和初中分别达到800元/年、1000元/年,同比分别增长33.4%、25.0%;继续落实免费教科书补助、助学金资助、教育券及营养券资助、国家助学金及励志奖学金、困难学生生活补贴等各项基础性资助政策,全面实施中职学校免学费教育补助政策,补助标准生均6500元~12000元/年,落实补助资金7003万元;推动教育重点工程及项目建设,落实高校公寓及考点标准化建设经费800万元。加大科技投入,积极保障科普、科研及人才工程建设,逐步提高人均科普经费标准,落实科普专项资金505万元;推进产学研合作和创新平台建设,兑现科技平台建设及科技项目专项经费2123万元;推进人才发展平台建设,加大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引进力度,落实人才工作经费2000万元、干部教育培训经费650万元。加大文体投入,统筹安排5000万元财政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下乡、农家书屋、文化大礼堂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落实博物馆、图书馆免费开放补助政策;支持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拨付各类群体比赛活动专项经费665万元,统筹落实各级体育基地、农村小康体育村、第十五届省运会等创建资金2131万元,促进社区、行政村基本体育设施全覆盖,安排社区、学校等向社会免费开放公共体育设施购置经费236万元。【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年内,市财政局提出并实施《市级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实施办法》,通过提高筹资比例、增加筹资渠道等措施,增强财政社保资金的统筹能力,确保社保资金收支平衡,全年市级共筹措各类社保资金62亿元。进一步完善社保政策体系,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市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并轨政策,并轨被征地农民6.6万名,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连续9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做好各类人群社保待遇提标和资金发放工作,市区失业人员救济金标准、城镇低保标准、农村低保标准、无固定收入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人均1048元/月、520元/月、450元/月、250元/月、11350元/年,将机构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分别提高到1350元/月和810元/月;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落实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2.10亿元。【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年内,市财政局在全省率先实施统一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镇居民医保、未成年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保“三保”有机整合,做到缴费标准、医保待遇和管理机构“三统一”,人均医保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分别提高到600元和420元;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财政补助力度,统筹安排财政补助资金1.18亿元。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出台《绍兴市市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府投入政策实施细则》,对市级公立医院实行经常性补助、政策性补助、鼓励性补助和专项性补助四个层面专项补助,充分发挥财政补助对医院成本管控的激励作用,全年市级安排专项资金1.8亿元。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管理,落实食品安全检测信息平台建设经费81万元,兑现食品安全举报奖励资金3.5万元。【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年内,市财政局加大维稳投入,落实矛盾调解、司法救助、综合治理、社区矫正、流动人口管理等专项经费;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再就业政策,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施办法、高校毕业生求职补贴、高等学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补贴等政策,兑现落实各项就业帮扶和创业扶持政策资金9415万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38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45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979人;主动做好重大疾病、疫情及安全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工作,安排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经费183万元。【深化预算编制管理改革】 年内,市财政局继续按照“4+1”全口径财政预算编制体系框架编制年度市级财政预算计划,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围,市级编制企业户数由51家扩大到81家;启动实施市对县(市)转移支付管理改革,对转移支付资金实行“一个口子”支付;规范预算追加管理办法,对财政性资金追加通过经费审核会议集体研究决定;稳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市级人代会审查的部门预算扩大至31个政府工作部门,首次向社会公开2013年市级“三公”经费总预算。【改革预算执行管理】 年内,市财政局有序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面,将改革范围拓展到乡镇一级,至年底,全市国库集中支付实施单位共计1622家,在13个乡镇成功实施改革,全市国库集中支付资金257.38亿元,占总支出的77.9%;继续推进公务卡扩面进程,实施公务卡改革单位共计1689家,累计办理个人公务卡47158张,激活37679张;全面实施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初步构建市县二级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体系,公务支出中现金的提取和使用进一步减少,全市全年公务卡公务消费8926万元,同比增长68.9%;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出台《市级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工作实施方案》《市级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动态监控管理暂行办法》《市级动态监控内部工作规程》,市本级和诸暨市成功上线试运行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系统,初步形成市县两级动态监控体系。【深化财政监督管理改革】 年内,市财政局完善财政监督管理制度,修订《绍兴市财政局内部监督办法》《财政监督检查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导向作用,出台《市本级财政性资金存放考评管理办法》和内部操作规程,探索开展社保资金协议存放工作。深化财政绩效评价管理,出台《绍兴市预算绩效管理办法(试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实施办法》《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实施意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实施意见》;组织对89个部门实施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对37个重点项目进行绩效目标评审,实现项目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批复。强化政府采购监管职能,分批组织部门单位上线应用政府采购管理系统;创新协议供货模式,试行协议供货网上竞价采购,打破协议供货商控货或集体哄抬价格现象;拓展政府采购范围,将物业管理、车辆保险、会计审计服务、户外广告等纳入政府采购管理范围,对规划、测绘、测量等项目组织实施公开采购;全年全市政府采购合同金额74.35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23.8%,节约资金8.02亿元,节资率9.7%。【有效压缩一般行政开支】 年内,市财政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六个禁令”及市委、市政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专项整治活动精神,细化年度预算约束指标,严控“三公”经费和会议费预算支出规模,首次提出全市和市级2013年度“三公”经费分别比上年压缩4%和5%以上的目标,至年底,全市和市级“三公”经费支出实际分别下降8.0%和9.8%,会议费支出分别同比下降45.5%和40.2%;制定出台《严控财政性资金使用实施细则》《加强和规范公务活动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办法,实行出国(境)人数与出国(境)经费额度的“双控”制度,严格实施因公出国(境)经费联动审批制度、公务用车购置报批制度,建立预算执行情况通报考核制度。【履行财政资产管理职能】 年内,市财政局出台《绍兴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调剂和无偿借用暂行办法》,通过设立“公物仓”集中收储和统一调剂各类物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益;规范并细化单位资产处置程序,建立“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级管理平台,收缴资产处置收入60万元;推进行政事业单位房产阳光租赁工作,收取房租收入2571万元,较原租金增加51.1%。(裘立周)
【概况】 2013年,全市共组织税收收入259.35亿元,比2012年增长4.78%,其中市本级组织税收收入52.04亿元,同比增长8.01%。严格执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市国税系统累计落实税收减免优惠达49.41亿元。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创新推行出口退税专业化管理,全年全市国税系统共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227.71亿元。【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 5月20日,全市税源专业化管理全面推行,各县(市、区)局也已正式实施。充分发挥办税大厅的窗口服务功能,实现纳税人涉税申请事项“好找”“快办”。打破管理员管户制度,实现税源管理从管户向管事转变。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后,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的承诺办结时限缩短,税务人员结构分布更加科学,征管功能提升。【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年内,市国税局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继续深化和完善税收执法风险防范机制,税收法制环境持续优化。开展全市税收执法督察、执法监察、财务审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四合一”检查,对诸暨、上虞、嵊州等3个单位进行了重点检查和督察。试行“发起式”税收执法督察办法,对“管理”等5个项目开展了执法督察。开展税收业务文件清理,共清理业务文件488件,其中废止、修订文件91个。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税收整治,组织开展积案清理和办案质量年活动,重点打击出口骗税和虚开发票违法行为。全年,全市稽查部门共实施检查520户,共补税罚款2.25亿元,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78件,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了税收秩序。【建设现代纳税服务体系】 年内,市国税局优化纳税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探索专业化服务举措,做好纳税服务岗职体系和质量标准建设工作。配合专业化改革,全面修订办税服务指南。贯彻落实市局税企例会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税企例会的组织体系,逐步建立起例会师资人才库,利用内部培训师队伍提升政策辅导水平。与绍兴滨海产业集聚区举行以“助力产业集聚 国税服务同行”为主题的税收服务签约仪式。推进纳税服务信用建设,会同地税部门做好2011~2012年度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推进“营改增”试点】 年内,市国税局做好“营改增”政策宣传工作,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组织开发代开货运业增值税专用发票预警监控软件,防控“营改增”企业的风险,周密部署全市66户广播影视服务业纳税人“营改增”扩围工作,积极做好铁路运输和邮政服务业“营改增”各项准备工作。全市共有19215户纳税人纳入“营改增”试点,全年试点企业共实现销售115.44亿元,入库增值税3.96亿元,共计减税8556万元,全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加抵扣4.46亿元,两项合计减税5.3亿元。(市国税局提供)
【概况】 2013年,全市地税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首次突破400亿元大关,累计完成416.35亿元,比2012年增长10.2%,同口径增长11.7%,其中税收收入245.72亿元,同比增长9.6%,同口径增长12.1%;地税部门组织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44.39亿元,同比增长12.5%。市区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262.89亿元,同比增长7.6%,同口径增长9.0%,其中税收收入156.57亿元,同比增长7.2%,同口径增长9.6%;地税部门组织社会保险基金收入88.78亿元,同比增长9.3%。市级地税部门组织各项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累计完成101.26亿元,同比增长9.2%,同口径增长11.2%,其中税收收入60.67亿元,同比增长4.7%,同口径增长7.8%;地税部门组织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4.18亿元,同比增长19.4%。【市地方税累计完成177.73亿元】 年内,全市地税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地税收入对地方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依然突出,其中:全市地方税累计完成177.73亿元,占当年地税税收收入的比重为72.3%,较2012年提高1.47个百分点;地税部门组织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8.96亿元,占当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1.3%。市级地方税累计完成44.45亿元,占当年地税税收收入的比重为73.3%,较2012年提高0.12个百分点;地税部门组织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1.61亿元,占当年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6.5%。【加强税源培育管理】 年内,市地税局组织开展防税源外流、重财源引进工作,探索研究相关税源引育政策,制定实施《进一步加强所得税管理若干意见》;深入开展支持浙越商创业创新工作,建立重点企业“一对一”联系制度、浙越商创业创新信息化平台,实现项目化管理和信息化管理,全市落实联系支持的浙商创业创新企业项目171户,其中市级30户;积极推动“个转企、下升上”,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关于个体工商户转企业及小微企业规范升级的意见》,推出税务登记“个转企”绿色通道、网上预约登记、网站专栏宣传等具体推进举措,全年累计办理“个转企”7770家、“下升上”629家。进一步拓展重点税源监控范围,全市纳入县级以上重点监控企业3513户,监控面达到70.2%,其中市级717户,监控面65.7%;依托《税友龙版》地税信息系统,建立重点税源企业月度税收分析预测机制;强化大企业税源管理,建立大企业信息定期报告制度,对大企业实行政策上门、“一对一”个性化服务。【加大税费征管力度】 年内,市地税局健全税收分析考核机制,实施全市年度收入考核办法和市本级收入按季考核办法,突出“收入完成进度、征管质量水平、基础数据准确”和重点税源监控水平的考核。丰富税收征管手段,推进商用房交易环节税收征管,开发建设商业用房交易基准价系统;加强纳税评估管理,依托《税友龙版》风险管理模块,重点对工程管理行业、市场管理行业、长亏不倒、个体建账建证大户、餐饮行业大户等开展专项评估;积极推广网络发票,进一步扩大网络发票实时上传和限时上传范围,至年底,市级5161户领购网络发票的纳税人,除7户采用24小时限时上传外,其余全部实现发票信息实时上传;稳步推进手持终端开票项目建设,将快递发票由原来的定额发票改为卷式机打发票,实现现场即时打印、定时上传发票数据,共开通手持终端273台,累计开具发票105211份;积极应对“国五条”房地产调控政策,通过启动应急预案、开通应急窗口、增派工作人员等手段,实现业务及时顺畅办理;启动灵活就业人员欠费催缴平台建设,成功实现社保费欠费短信自动催缴。【地税稽查查补22222万元】 年内,市地税局加大欠税追缴力度,探索建立欠税追缴司法衔接机制,通过法院协助、破产债权申报等程序,成功追缴部分企业欠税。进一步增强地税稽查威慑力,强化案件举报管理,正式成立税收违法案件举报中心;打造扁平化的检查管理模式,对大要案、疑难案、逾期案和其他复杂案件实行风险报告制度,有效压缩纵向管理环节,强化检查过程管控;优化责成自查方式,出台《责成自查评估管理办法》,推行卷面评估和约谈评估;突出大要案的查处,出台《税收大案要案监控管理办法》,实施即时报告和定期汇报制度,全年全市地税稽查部门组织开展检查1391户次,查补总额22222万元,其中查处大要案40件,查补金额5498万元。【加强征管质量管理】 年内,市地税局组织实施税收质量风险提示和电子内审工作,出台ISO9000电子内审制度;进一步扩大电子内审的覆盖面,将《税友龙版》征管质效监控指标、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指标和廉政效能风险防控指标有机结合,并将160项质量指标纳入内审指标监控范围;建立常态化的税收业务数据清理机制,出台《税收电子数据质量管理办法》,对23个业务岗位的数据信息采集职责进行细化。【拓展地税稽查联动范围】 年内,市地税局出台《全市联动稽查案源管理办法》,将全市联动从检查、审理环节拓展到选案环节,实现全方位联动;充分发挥新组建的市级稽查人才库的专业优势,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公司专项检查,查补税款2795万元。【推进亩产税收改革】 年初,市级、柯桥区、嵊州市率先开展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标准改革工作,其中市级选择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行试点,将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由4元/平方米提高到8元/平方米,并按照综合经济效益排序结果和总体上不增加税负的原则,对排序在前的企业实施财政扶持政策,对排序在后的企业,加大其持有土地成本,全年市级共兑现落实财政政策扶持资金2654万元,惠及企业502家。在试点基础上,年底,市级、上虞区、诸暨市、嵊州市被省政府列为开展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第二批改革试点单位,其中市级改革范围扩大到区域内使用土地的所有行业纳税人。【深化应用《税友龙版》地税信息管理系统】 年内,市地税局顺利完成《税友龙版》数据下行工作,并以省地税局《〈税友龙版〉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为蓝本,对143个作业指导书以及原有新增的17个作业指导书进行全面梳理,对定期定额管理、委托代征管理等业务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对办税服务、税源管理、发票管理等670份表证单书用印情况进行清理,并对250个岗位权限进行专项清理,对其中12类敏感信息查询权限按需进行调整和完善审批流程。推进“数据综合分析管理平台”建设,完成税收收入分析、数据质量监控、异常数据推送、稽查案件分配、第三方数据采集、浙越商创业创新管理等功能的开发和测试,以解决《税友龙版》尚未实现的个性化业务需求。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建设,建立健全《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信息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加强信息网络运维和安全管理,组建全市涉税数据中心,建立运维月度通报机制,健全“市—县—分局”多级运维体系,规范数据后台修改和后台查询审批流程,组织开展信息安全月活动,实施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演练,推进虚拟化改造和安全系统建设,实现内网准入管理。【推进地税法制建设】 年内,市地税局成功创建省级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推进说理式执法文书改革,将执法过程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充分保障纳税人的监督权和知情权,全年共有80件案件的处罚文书实现说理式;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计算机考核工作,设置32项计算机考核指标,按月通报考核结果,对异常指标及时分析改进;推进税务重大案件规范审理工作,全面应用《税友龙版》重大案件审理程序,对于符合条件的案件全面实行网上审理;推进规范性文件“三统一”管理工作,顺利实现规范性文件的“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并对历年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和汇编。【实施行政区划调整衔接工作】 年内,市财政(地税)局出台《市区行政区划调整有关衔接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积极稳妥地做好税收管户的接收工作,调研提出市对越城区、绍兴高新区、袍江开发区财政体制调整方案和市区政府投资项目资金计划管理范围初步方案,理顺行政区划调整后省、市、区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并对机构设置、政策衔接、资产划转等进行调研和摸底,确保区划调整工作平稳有序推进。(裘立周)
【概况】 2013年,绍兴审计机关完成审计项目255个,查出主要问题金额815360万元,其中违规金额4280万元、损失浪费金额274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810805万元;损益(收支)不实7813万元;审计处理处罚金额4872万元,其中应上缴财政3215万元、应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810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543万元、应缴纳其他资金271万元、应调账处理金额32万元;审计发现非金额计量问题993个;审计促进整改落实有关问题资金2809万元,其中增收节支2505万元、已缴纳其他资金271万元、已调账处理金额32万元;审计后挽回(避免)损失1650万元;提交审计报告和专项审计调查报告383篇,被批示、采用20篇;移送司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和有关部门处理事项14件、处理人员21人;提出审计建议726条;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2篇。【财政同级审计和专项审计】 年内,市审计局实施了财政同级审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专项审计调查,重点揭示了公共财政预算信息公开、预算编制精细化、部门决算批复工作等方面存在不足及部分省补专项资金滞留预算环节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深化完善综合预算管理、完整批复决算、规范专项资金拨付管理使用等意见建议。【金融审计提示银行业风险】 年内,全市重点开展5家公司和绍兴银行经营风险审计调查,调查揭示金融企业执行风险防控不严格、经营性贷款期限不符政策要求等问题以及在公司治理、业务经营、资产处置、内控制度建设、执行以及财务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健全法人治理机制;加强信贷管理,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完善制度建设,切实提高管理绩效的审计建议。【开展3个行政事业审计】 年内,市审计局开展行政事业审计3个,对市交通局等2个部门2012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至此市级机关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基本上完成轮审。【完成6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审计】 年内,市本级完成6个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审计。重点实施原绍兴县、上虞市2011~2012年度杭州湾海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专项审计调查,揭示废水、废气、固废“三废”污染超标严重、海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不够规范及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职责履行不够到位等问题。实施了新农村建设资金筹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新昌县2011年至2012年农田水利资金投入使用情况审计等项目。【审计政府投资项目(标段)2901个】 年内,全市审计机关共完成了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标段)2901个,审计金额145亿元,核减金额10.46亿元。开展对绍兴市新行政中心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绍兴市支持新疆发展资金和项目跟踪审计和8个援疆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等项目。【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专项审计】 年内,市审计局重点开展了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共揭示五大类12个问题,提出建议5条,审计问题资金1835.46万元。上报《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精神病人康复托养专项经费使用亟待规范》等专报2个。【市公交集团公交运营情况专项审计】 年内,市审计局开展绍兴市公交集团公司公交运营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提出加快推进公交整合,理顺公交体制等4条建议。上报《审计建议适当调整公交票价》《审计调查发现部分公交线路设置不够合理》等专报2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年内,市审计局完成了对庆元县县长经济责任审计。开展了对19名市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协同组织部门办理了11名领导干部离任交接手续。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审计局等组成督查组,首次对部分单位审计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抽查,并对督查情况进行了通报。在住建局等单位试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离任交接和干部选拔任用事项双交接。【专项资金审计(调查)】 年内,市审计局重点开展学生放心营养餐专项资金、开发区投入产出绩效、市区中职学生免学费后财政经费使用、全省同步和市本级两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等5个专项审计调查。学生放心营养餐专项资金审计调查提出加强对营养餐补助资金使用、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规范学校食堂运营等建议。【信息化建设】 年内,市审计局启动财政联网审计分析系统建设、加大社保联网审计分析系统的应用、完善住房公积金联网审计分析系统数据采集模板。出台了《绍兴市计算机审计操作规程》《绍兴市审计局信息化管理制度》。诸暨市审计局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系统获得中国信息化成果(审计领域)二等奖。【增设内审指导处】 7月18日,市编委办批准市审计局增设内审指导处,与监察室合署办公。出台《绍兴市审计局关于2013年绍兴市内部审计工作指导监督意见》《绍兴市审计局关于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加强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的指导监督。(章莉萍)
【概况】 2013年,国内外宏观环境严峻复杂,经济呈现“慢节奏、弱复苏”发展态势,市统计局加强主要经济指标监测,加强调查研究,进乡镇(街道)、入村(社区)、走企业,加强重点行业、新兴产业、新兴业态等领域的调查研究,客观分析生产、流通、服务等领域状况和民生需求,及时了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和积极因素,准确把脉全市经济运行态势。根据调研掌握的第一手资料,结合统计监测情况,及时分析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对策措施和建议,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全年共撰写各类统计分析和统计信息130多篇,其中分析和调研报告56篇,情况专报6篇。首次通过“民情在线”网络发布月度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进一步扩大统计影响。【组织经济普查】 年内,以常务副市长陈月亮为领导小组组长的绍兴市第三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成立,市、县、乡镇三级经普机构组建,并落实办公场地和普查经费,确保经济普查能够顺利开展。认真做好区域划分及边界确认工作,选配好经济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及PDA操作员3支队伍。开展了规范单位基础信息试点和清查摸底工作。共清查法人单位8.5万家,产业活动单位9000家、个体经营户33.12万家,为实行数据采集等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加强新兴产业统计监测】 年内,市统计局与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部门协作,进一步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统计名录库、投资项目库,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投资项目的认定和调整工作。针对2013年省统计局首次公布的新兴产业产值数据与市方案测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市统计局认真对照省新兴产业统计目录,对企业行业重新认定归类,调整市新兴产业核算方法,尽可能求同存异,缩小差距。全年,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56.63亿元,比2012年增长9.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0.8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27.7%。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394.27亿元,同比增长27.7%,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9.4%。【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4.1%】 年内,市统计局建立月度“准GDP能耗”监控体系,在日常监测的基础上,对GDP能耗测算相关统计指标进行数据质量评估,提高能耗与电、气等指标的匹配性和协调性,确保GDP能耗数据质量。注重分析基础数据背后的特殊因素,为GDP能耗测算的修正过程寻找充分依据。密切关注主导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能耗品种,及时跟踪用电发展动向。加强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非电能耗的即时监测,尤其是对原煤等节能核心指标进行跟踪。深入开展基层调研,关注重点能耗项目进展情况。全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4.1%。【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71亿元】 年内,市统计局高度关注省政府年初对各市服务业“三考核”目标,及时做好主要指标跟踪和预测工作。以促进“个转企”“下升上”为载体,重点做好新增限上服务业单位摸排入库工作。至年底,全市有达到省级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不包括房地产开发单位)3142家,比2012年增加360家。积极探索新业态统计方法创新,在近年探索开展商贸综合体、专业市场等服务业新业态统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个转企”“下升上”“主辅分离”等,组织指导嵊州市、越城区、柯桥区、诸暨市等地分别实践了创新组织模式规范上报。全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71亿元,按可比价增长9.0%,占GDP比重为42.1%。【首次开展文化产业统计监测】 年内,市统计局积极推进文化、电子商务等重点行业统计监测制度创新,在近年积极探索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性、服务外包、会展业、文化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统计调查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开展文化产业、电子商务等重点行业统计监测制度创新。在连续9年核算文化增加值和近年试行限额以上服务业季度监测基础上,首次组织开展了全市文化产业单位清查,全力抓好方案制订、组织动员、业务培训、实施清查、审核检查、汇总处理等各环节工作,于9月底前完成市区清查,11月底前完成了全市清查。通过清查,确认并已入库市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466家、待入库159家,文化产业个体户1247家、待入库249家。【加强重点投资统计核查】 年内,市统计局进一步推进投资统计监测,重点做好新兴产业、浙商回归投资、保障性安居工程等统计监测工作。积极探索创新投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方法,严格实行新开工项目入库制度,对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开展现场核实,并不定期进行跟踪监测,有效杜绝虚假投资项目入库,确保重大项目数据质量准确可靠,共现场踏看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20余个。联合相关部门组成检查核查组,采取实地走访、资料查阅等方法对近200个项目进行现场核查,重点分析核查发现的问题,剖析影响投资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全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2亿元,比2012年增长16.2%。其中工业投资1000亿元,同比增长13.4%。【开展统计“三查”工作】 年内,市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开展统计“三查”的统一部署,第一时间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三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级统计机构主要领导是“三查”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三查”工作的质量负总责。同时,专门召集各县(市、区)统计局长和各统计分局局长开展“三查”工作座谈,制订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从名录库、数据质量、企业独立填报及贯彻执行“四条红线”禁令情况等方面开展自查自纠。在此基础上,组织专业人员到各地开展检查和抽查,提出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间。同时注重以查促改,以查促管,通过统计“三查”工作,务求把名录库单位查清、查实,把统计源头数据搞准、搞实。【继续加强部门统计管理】 年初,市统计局以市政府名义召开部门统计协调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部门统计工作。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绍兴市部门统计工作考评办法》《绍兴市部门统计工作考核细则》,继续将部门统计工作列入市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同时,还组织对部分市级部门执行统计法律规定和统计基础工作的情况进行巡查,形成了部门统计工作管理教育、指导、规范、考核相结合的完整体系,有力地促进了部门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朱美红)
【概况】 2013年,绍兴仲裁委员会共受理各类民商事纠纷案件719件,比2012年增长12%,涉案争议标的额8.2亿元,同比增加20%;和解、调解560件,占78%;裁决159件,占22%;快速结案539件,占75%;平均办案时间为47天。市民商事调解中心自2012年8月成立以来,以专业第三方组织化解各类经济纠纷和其他民事权益争议,已接待当事人咨询150余次,调解民商事纠纷110余件。【成立绍兴金融仲裁院】 2月,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市编委办批复同意绍兴仲裁委员会成立绍兴金融仲裁院,与仲裁委员会秘书处合署办公,以仲裁方式解决银行、、担保、典当、民间借贷、保险理赔等涉及金融类纠纷,至年底受理案件150余件,涉案金额4.7亿元。【试行仲裁确认制度】 3月,绍兴仲裁委员会试行仲裁确认制度,对当事人之间达成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和解(调解)协议转换成仲裁法律文书,赋予其法律强制效力。至年底受理并确认各类和解(调解)协议69件,受到当事人充分肯定。【成立诸暨仲裁分会】 7月,经诸暨市编委办批复,绍兴仲裁委员会诸暨分会成立,为诸暨市通过仲裁方式快捷解决各类经济纠纷提供了便利。(马重阳)责任编辑 凌艳
扫一扫关注大业微信公众帐号